10、进入别人的私人领域一定要征得允许。
充分发挥优势,将澜湄合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7年来,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优化、贸易便利改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航空方面,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航线全覆盖。我省企业走出去设立的境外物流公司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国,衔接内外的跨区域物流网基本建立。做足区位优势文章,锚定开放发展目标,云南互联互通辐射范围不断拓展,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软联通 握住金钥匙行稳致远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10国正式生效。7年来,云南与周边国家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
7年来,云南持续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奋力开创新局面。2021年12月,云南省向缅甸仰光省捐赠抗疫物资。老挝、泰国的朋友们对于云南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兴奋点牢牢锁定在机遇和复苏,希望双向开放能带来更多的发展和收获。
更高质更便利的金融大道2021年12月14日,缅甸中央银行发布通告,允许在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直接使用人民币和缅币进行贸易结算。他要求,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该项目的持续深度合作,将使老中成为推动东盟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推广的中坚力量。一个再,道出了云南建设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跨栏跑的决心。
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老中银行,太平洋证券与老挝金融机构合资成立老中证券有限公司,诚泰财险在老挝设立机构获得老方同意金银大道正在助推更多企业和机构融入与南亚东南亚商业合作的蓝海。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考察时指出,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能预见的是,科技会源源不断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插上新的翅膀。看得见能受益的创新力量2021年10月中旬,中国-东盟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应用示范国际培训班在云南师范大学开班,25名学员和来自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学员一起,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培训。一张助力科技创新的网络越织越密,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正在成为促进南亚东南亚国家民生福祉的重要依托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2.45万亿元,全国排位从2016年的第22位跃升到第18位。
从走出大山到进城务工。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贫困群众出行难、喝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华丽高速、都香高速、临清高速一条条巨龙纵贯东西南北。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稳定在1500万人以上。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G商用试点和新基建全面推进。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无愧于时代的云南答卷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冬日的独龙江,碧绿如玉。
云南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篇章。过去,半年时间大雪封山的恶劣自然环境,让峡谷深处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的群众饱受贫困之苦。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500元和12842元,年均分别增长7%和9.2%。从乌蒙山区到洱海之滨,从峡谷深处到边境村寨,从壮乡苗岭到雪域高原,贫困地区的面貌彻底改变,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越来越灿烂。把幸福的日子过长久依托绿水青山,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司莫拉佤族村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生态种植业蓬勃发展,生活越来越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持续奋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风景优美的苍山洱海成为大理最亮丽的名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征程中,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的阿佤新歌。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21个百分点,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1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群体全覆盖,三甲医院州(市)全覆盖,县、乡、村卫生机构全面达标,边境地区疫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百姓需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全面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草果树长势良好。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建成42.53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0万户,惠及628万人。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847元增加到2020年的11740元,150万人实现了挪穷窝斩穷根,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云南千百年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小康点亮幸福生活云岭各族儿女攻坚克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阔步前行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小康成色得到提升,人民生活更幸福、边疆治理体系更完善、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形成。
如今,乡亲们住上了结实敞亮的新房,道路一通,百事顺,百业顺。从盼温饱求生存到重环保重生态。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全省4700多万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实践,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全面小康不仅点亮了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也点燃了云岭儿女的奋斗激情。
如今的七彩云南,生态美、生活好,兴产业、稳就业,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乡村面貌大幅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高质量小康生活的画卷正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搬迁点新建的校园内,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孕育着新的希望。从口袋鼓起来到精神富起来美好的生活激励各族群众奋力前行,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久久为功成就千年梦想。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全天候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昭通市昭阳区靖安安置区的搬迁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16个州(市)、1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9000公里、居全国第二,铁路营运里程达4233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15个,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为采购年货在山路上往返两三个小时彻底成为了记忆,如今出门就是水泥路,抬脚就上公交车,日子越过越舒心。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23日,政府救助平台共收到群众申请15.4万余件,已办结13.7万余件。2021年,云南省还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府救助平台,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发生规模性返贫。
留言0